“飞鸟”号的新变化
3月17日,日本海上自卫队唯一的专业试验舰“飞鸟”号离开造船厂,返回横须贺母港。其直升机甲板上出现了神秘舰炮等装置,这座电磁炮成为焦点。“飞鸟”号服役已30年,此次改装备受关注。
“飞鸟”号的历史
1995年入役的“飞鸟”号,曾测试“海上自卫队21世纪三大件”,这些技术后来应用在多型新锐大舰上。此次改装,其球鼻艏曝光,还测试了多种新型武器。2023年,它拆除部分发射单元,新增天线,外界猜测其任务是测试“火控网络系统”。
日本电磁炮的情况
2023年10月,日本防卫省吹嘘在“飞鸟”号上进行了“世界首次电磁炮试验”。但该炮指标与中国电磁炮相比有差距,如全长6米,初速2297米/秒等。从防卫省文件看,对工程样炮有连发等四项要求。下一步需提升供电集成水平并降低成本。
日本的“打高超”焦虑
日本海上自卫队对“打高超”焦虑,其防空反导武器多为美制且性能有限。面对中国新质战斗力,日本指望“标准三”难以应对。2024年,日本与美国签署协议共同研制“滑翔阶段拦截弹(GPI)”,但日本对其按时服役信心不足,因此积极自研“打高超”武器。
日本电磁炮的发展
日本早对电磁炮感兴趣,早期研究走了弯路,2010年后找准方向。2023年装上原理样炮。此次工程样炮充电功率等有提升,能量转换效率提高近一倍。美国可能通过协议在其电磁炮实用化进程中起到“点拨”作用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金融资讯网,本文标题:《一周军评:30岁“明日香”竟装上号称“专打中国高超”的日本电磁炮?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